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如何保护、继承并发展好这些传统技艺,是当下值得思考的话题。
据媒体报道,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(以下简称“中国非遗保护年会”)于近日在陕西省榆林市举办。这场题为“打造非遗年度名片,绽放非遗绚丽色彩”的文化活动,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,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,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榆林市委、市政府联合主办,抖音电商是参与平台之一。
近年来,电商平台参与非遗传承保护屡见不鲜。而首届非遗年会,也借由短视频集中展示传统非遗技艺、非遗美食、非遗文创及非遗传承人的故事。从把织布机搬上抖音,吸引10万年轻人围观的吴罗织造技艺非遗传承人朱立群,到用短视频宣传核雕技艺和文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宋水官;从依靠竹编带动600多人增收就业90后非遗从业者刘霞冰,到分享茶文化、茶知识、销售茶叶的制茶手艺人陈亚忠;从把浇铸、雕塑、修蜡、打磨和彩绘等一道道铜工艺品制作工序搬上短视频的俞光,到孟津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……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和非遗项目在电商平台大放异彩。
90后孟津剪纸非遗传承人畅杨杨
这种模式不仅拉近了传承人和消费者的距离,更是让传统技艺本身在年轻人心中烙下印痕。而平台也在这种合作中,更加关注非遗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深度。
2022年6月发布的《抖音非遗数据报告》显示,抖音电商平台上,00后购买非遗好物的热情高,购买非遗好物的成交额同比增长最快,为959%;在抖音电商获得收入的非遗传承人数量同比增长34%。
显然,“非遗+电商”不仅在渠道上拓展了非遗的传播路径,也促使非遗传承实现规模经济和商业变现价值,继而扩大其影响力,获得更多年轻人的青睐。从近几年非遗传承路径来看,非遗技艺、产品,同消费者的兴趣连接愈发紧密。当然,更深层次的来看,这种连接模式是否可复制,是否有更多创新赛道助力这一模式可持续,进而给各类群体的生活带来文化趣味和不一样的体验,是更为关键的事。
非遗传承需要更多载体,而电商参与的本质,并非是带了多少货,而是以这种方式默默影响人们的生活,给非遗传承也给广大爱好者打开一扇想像的窗口。非遗技艺从小众到大众,需要真正融入当代年轻人的生活,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、热爱、保护和传承。中国非遗保护年会举办期间,抖音不仅在线上搭建了“dou见非遗”会场,推出“游在中国的非遗”“穿在身上的非遗”“读在书中的非遗”“非遗玩家”等内容版块,让更多好商品通过抖音电商“出圈”。
电商平台用年轻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创作方式,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。非遗传承人通过电商平台集中推介“非遗好物”,让年轻人在消费和使用非遗产品的同时,领略传统技艺的魅力,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内涵和风采。(作者:陆玄同)
转载:中国青年网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财经消费)”的内容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如有侵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本网,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:gkjnet@qq.com